王帧在其专著中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揙(抚、击)冶(冶铁)甚速,过于人力。”他描述的是(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下图是苏俄(联)1913年—1937年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下列对1932—1937年工业发展程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
| 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 |
| C.是一五计划的重要成果 |
| D.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
|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
|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
|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
|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
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
|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
|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
|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