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

A.主张节俭的墨家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出自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 =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85
53.6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1568853
29.6


①列强忙于一战,商品输出减少②国内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中国道统相传,陈陈相因,积习太深,以至于形成‘染缸’,民族衰弱至此亦是自然之事;这道统主要是儒、道、佛,其害无穷!”近代对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最有可能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D.资产阶级共和派

最初的时候,国人很痛恨穿洋装的洋人,像上海很多戏园子就在门口贴出了“洋装(票费)加倍”的字样。后来穿洋装的增多,包括一些本国留学生,于是戏园子就改成了“洋人加倍”,再后来穿洋装的更多,所以只能取消了限制。这一过程从本质上看,能说明()

A.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局限性
B.文明的差异性及其碰撞和交融
C.国人对新生事物的完全排斥心理
D.民族经济振兴得益于国人支持

辛亥革命期间,日本首相、外相、陆相磋商后决定经太平商会(三井、大仓、高田合资)向清政府出售武器,但参谋本部不顾三相的反对,准备向革命党输送武器。这一材料表明日本()

A.准备干预中国的国内革命 B.三相的做法没有成功
C.此时对华政策分歧无果而终 D.实际上支持辛亥革命

为了纪念中华盛世,国家邮政总局特别发行了一款玉玺,如图三“盛世中华·中国印”,以资纪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

A.玉玺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
B.此印中文字特点是规矩严重
C.可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D.此印反映中国印章历史悠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