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说:“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 |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A.公民法 | B.习惯法 | C.万民法 | D.《十二铜表法》 |
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 |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 |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求同存异” |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
A.1919年巴黎和会 |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
C.1955年万隆会议 |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