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指出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光复彩色百科大典·罗马法》
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法律文献)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文选》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4)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之处?
(5)通过分析材料五,你如何看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夏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材料三 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
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钜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以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此尤其显著者,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实业之梦——张謇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 恩格斯《反杜林论》
(1)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
造了资本主义, 你能从材料一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
(2)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黑暗”,材料中的启蒙学者各
提出怎样的设想?试举例说明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些主张有何具体实
践?各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说明启蒙学者的“理性王国”有何弊端?19世纪的文学对此有何
反映?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三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疾,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四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3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材料四,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共16分)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 “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第二次失败”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近代中国史实加以说明。
(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