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年份 |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
1900—1913 1913—1929 1929—1938 1938—1948 1948—1981 |
3.75 0.72 -1.15 0.00 6.80 |
4.2 2.7 2.0 4.1 5.6 |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
——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29一1938年和1948—1981年世界贸易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2)利用材料二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120字左右。(8分)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
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请回答:
(1)材料一这段话是谁提出的?当时这个国家面临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这里所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如何理解“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6分)
(2)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面对这个错误.他是如何作出政策调整的,这一调整的最
重要意义是什么?(5分)
(3)在哪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经济体制转变的最根本转变是什么?(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
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5分)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见右图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出现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变。据此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确立的原因有哪些?
(2)两极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3)促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的原因有哪些?
(4)当前国际形势出现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时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最终结果怎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是怎样竞相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外各种政治力量对“九·一八事变”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