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可也说:通“脱”,解脱。
B.始还家门适:出嫁。
C.女也不爽:差错。
D.车帷裳渐:渐渐地。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桑未落仲卿闻,亦自缢于庭树
B.静女姝士贰
C.尔车来我贿迁
D.既遂矣静思之

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B.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歌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运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技巧上看,它与下文“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构成对比,便于抒发心中的愤慨,更能突出“警醒其他女子的作用”。
D.女主人公认为自己并无差错:对感情忠贞如初,多年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对得起丈夫了。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望
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诗歌描写的景色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

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赏析。

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太守”指___________。“孙郎”指 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中,其中“黄”指_______ ,“苍”指_______,这是______的修辞手法。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 蕲:求。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
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①李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