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3年11月1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摘要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这三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和增收;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种粮等补贴力度的加大;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高,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广泛从事建筑、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获得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材料二: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价格政策 个人品德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的云南省,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上迎来了新的机遇。
材料一:云南省著名商标“园角刺绣”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化历程。“园角刺绣”的老板李洪冰发现游客对当地民族刺绣手工艺品爱不释手,决定创办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厂。他聘请三个设计师进行图案设计,产品融合了民间传统刺绣、剪纸艺术、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工艺,以及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刺绣技术和图案造型等多种艺术,精致美观,独具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目前,该公司已拥有34项国家专利、9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畅销西部省区和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园角刺绣”发展到如今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上万人致富。
材料二:云南充分发挥地缘、人缘、文缘、商缘优势,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同时辐射欧美地区,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精心策划、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感知中国·缅句。行”系列活动,与老挝合作举办“中国·老挝”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精心打造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系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增进了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在国外主流媒体打造一系列《美丽云南》新闻专刊,用对象国语言办好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
挝文《占芭》、柬文《高棉》杂志等系列外宣刊物,推动广播节目和电视频道在周边国家落地,依托节庆活动、报纸和书社等载体开展文化传播,取得了良好效果。
材料三:2015年,中国外交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做好“和平”与“发展”两篇大文章,中国外交越来越具备大国自信。首先,“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不断丰富。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理念支撑中国和平发展,也将与世界各国一道走出合作共赢的新路。
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在亚洲重返第一大国的地位,要求中国更加切实地维护在海外不断累积的巨大利益,也要承担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在解决国际和国内冲突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意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吸引世界各国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园角刺绣”的成功对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云南文化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外交的“大国自信”源于何处,并为我国外交进一步展示“大国自信”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为实现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广东提出5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 72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推动了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园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珠三角大批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同时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民间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高至57%;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2013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掀起消费革命……
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有浓郁书香的氛围。放眼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回到现实,一个缺乏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因此,政府当下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东的做法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二,请就建设书香社会拟定一条主题鲜明朗朗上口的公益广告词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粮食危机、环境危机频频出现,反对铺张浪费正成为全球性潮流。在中国,餐桌消费由来已久。据调查,我国每年有2000多亿元的餐桌浪费,被倒掉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其中“面子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奢华浪费的吃饭方式成为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体现热情的表达方式。浪费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
材料二:泛泛给每个中国人强扣一项浪费粮食的帽子,是不公平的,公款吃喝才是浪费的大头。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要拿公权开刀,堵住公款消费的通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既是对社会公共财富的节约,也是对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尊重。
材料三: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得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政府不能随便请客吃饭。政府的财务制度卡得很严,报销手续复杂,即便是普通宴请,也要首先填写请客申请表,详细说明请什么人、大概价格、请客目的。
(1)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
(2)请你从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并就减少乃至杜绝餐桌浪费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并指出其政治生活依据。
(3)试分别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其实,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的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一: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1)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高速铁路运输安全可靠、快捷舒适.低碳环保,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和交往,还推动了不少产业的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起步于西方,兴盛于日本,大规模发展在欧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波兰等国家已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他们的高铁建设。铁道部已经成立了不少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市场。目前不少国家在发展高铁时乐于与中国合作。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高铁在“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