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三(3)班开展了以“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阅读文献资料、访问政府网站等形式,了解到以下信息:
2010年,哈尔滨市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实施大规划大开发,政府全年投资额超过900亿元,将实施560个大项目建设。伴随城市改造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走上了快速“翻新”的发展道路。城市“翻新”的过程中,政府努力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通过实施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货币化安置,努力保证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在拆迁腾出的土地上,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布局优化,创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新格局。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财政在城市“翻新”中有哪些作用?
材料一: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材料二: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1)结合材料一,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中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2)结合材料二,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精神引领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是从2004年启动的,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平稳落月,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成功,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上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在实现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依靠的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探月工程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息息相关。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阿波罗”工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我国探月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经济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目前中国每年在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达到上百亿元,据专家粗略估算,对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对整个社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益。同时,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分析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带给我们的启迪。
材料一: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发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屡屡遇到各种障碍,有对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质疑声音,有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意抵制,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带的摩擦与冲突,也有基于中国威胁论的无端抵毁……但是,重重障碍不能阻挡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对外开放的序幕。针对我国资金不足、技术管理落后的局面,开放初期以“引进”为主,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竞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面对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共十五大确立了“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改变,十八大提出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1)结合材料一,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上述问题?
(2)结合材料二,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开放战略调整的合理性。
材料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目前,我国已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对少数民族流动,不能采取关门主义,要积极探索管理方式,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材料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政策。要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民族地区的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用好少数民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新时期应如何做好民族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较为突出,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区域发展。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 ,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北京与河北、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已分别完成多个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
在三地双边协议中,都有推进市场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市场要素对接对流是三地双边合作的重点。津冀提出,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市场环境一体化等,实现金融信息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端人才资源共享、旅游市场互动,清理和废除不适应市场资源配置要求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1)结合材料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2)结合材料,请运用市场经济的理论说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为什么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