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
| 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 |
| 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 |
学者刘田玉在《民主与自由的分际》中说:“为了避免‘群氓统治’和经济崩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国)制宪会议设计的宪法不仅旨在防止来自上层的暴政,也旨在防止来自底层的暴政。”为此,美国
①为防止“暴政”而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②颁布的宪法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③确立的制度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性继承
④确立的制度实现了全民直接民主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为某个历史事件影响示意图。与此图最适合的主题是
| A.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 B.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
| C.亚、非、拉的近代化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著名哲学家稽文甫先生认为“(王)阳明实可算是道学界的马丁·路德”,是因为
①他们都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②他们都主张“良知”和“知行合一”
③他们都使正统思想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④他们都将人从神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代学者李济在谈到史学研究时说:“我们并没有期望得到许多甲骨文字,……就殷商文化全体说,有好些问题都是文字中所不能解决而就土中情形可以察得出的。”这里他强调的是
| A.甲骨文对研究商朝历史的作用不大 | B.文字史料对揭开历史真相有直接作用 |
| C.实物史料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 | D.实物史料与文字史料一致才符合历史真相 |
对于人口迁移现象,英国学者雷文斯但提出了“推拉理论”,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上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 B.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
| C.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 D.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