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这段论述的时代背景是( )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 |
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普及,全国各地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在北伐战争影响下,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
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
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 B.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 |
C.保守的文化传统 | D.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 |
有关“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有度》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谋》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1819年奥斯特已经发现如果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它附近的普通罗盘的磁针就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启发,他成功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装置——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第一台电动机。材料读完后,你的结论是
A.科技是生产力并随着社会需要而发展 | B.磁性的运用中国人比不上西方人 |
C.“电的鼻祖是我们中国人” | D.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遵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 B.君主批判思想 | C.自由平等思想 | D.重农抑商思想 |
某中学高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 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反映 |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