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
B.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C.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D.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A.奴隶 | B.罗马妇女 |
C.罗马公民 | D.罗马居民 |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 |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
C.法律至上的原则 |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
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451年,罗马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
B.保障了平民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巩固统治的需要 |
C.有章可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D.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
雅典领袖伯里克利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公民只要有长处,就能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种提拔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伯里克利时期,公民能担任的公职有
①四百人会议成员
②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③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④十将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
B.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全成熟 |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D.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