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量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上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收购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挤出了长江上游。经过多年拼搏,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在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行动起来参加战争。”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聚集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航空器材、兵器及轻重工业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运完。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峡防局本来是一个主要针对盗匪的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与民国时期其他乡村建设实验不同,他明确提出“要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 有删改 )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以及北碚乡村建设实验的卓有成效,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用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宣布,一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新技术已接近取得突破,最终很可能使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巨大工程在三年内完成。
据称.这项用叫作3700DnA的分析仪进行测序的技术,比目前的测序技术快lo倍。为了应用这项新技术,珀金埃尔默公司已经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开拓者文特尔博士及他领导的美国基因组学研究所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成立一家新公司。未来的这家公司的基因测序能力可望超过目前全世界所有测序能力的总和。
由美国联邦政府投资的基因组测序项目计划十五年完成,投资30亿美元,现在时间已经过半。但测序任务只完成了3%。珀金埃尔默公司说,使用这项新技术之后.很可能只用两亿美元和三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全部计划。
DnA的排列次序就是蛋白质合成的遗传密码.即生物的基因指令。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某一种蛋白质的过量生产、消失或功能的改变,如果这种蛋白质在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就会造成疾病或疾病倾向。全部解开人类lo万个基因密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DnA测序是“上游”作用,“下游”作业就是寻找基因和开发新药。
旅美中国生物医学家王明伟博士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科学的需要造就了这项新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在科学与技术的同步发展中进行的。这项技术在短期内获得突破的例子表明,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必须紧密有机地结合。
对第四段中提到的“‘上游’作业”和“下游’作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者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后者则是处于落后地位的技术。
B.前者是系统工程的前期工作,后者则是它的后期工作。
C.前者是说作业的时间长。耗资高,后者是说作业的时间短、费用低。
D.前者指的是基础科学研究,后者指的是应用技术研究。

从原文来看,基因改变“造成疾病或疾病倾向”的前提是 ( )

A.导致某一种蛋白质的过量生产、消失或功能的改变。
B.某一种蛋白质在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C.在生物化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一种蛋白质受到影响。
D.一则是蛋白质的生产、消失过量,一则是蛋白质的功能改变。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脱氧核糖核酸分析新技术的最终突破将在三年内完成。
B.用3700DnA分析仪进行测序的技术超过全世界所有测序能力的总和。
C.脱氧核糖核酸内部的排列次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遗传密码。
D.科学家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同步发展。

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珀金埃尔默公司将和文特尔博士合作成立一家新的基因测序公司。
B.美国联邦政府投资的基因组测序项目多年来进展非常缓慢。
C.美国基因组学研究所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专家文特尔博士领导下工作。
D.珀金埃尔默公司只用两亿美元和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基因测序的全部计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美国政府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了另外一个可能推迟艾滋病病毒发展成艾滋病的基因突变。他们说.近三分之一的芙籍非洲人有这种突变,它将使艾滋病病毒感染发展成全面的艾滋病的时间平均推迟2.8年。
国家变应性痰病和传染病研究所的戴维·走克德英特说.这是人们发现的第4种干预艾滋病病毒的突变,而且是最为普通的一种。他说:“这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长期没有发病.”这句话指的是有些人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是多年没有显示任何征侠.这种突变影响CCr5这是一种受体。艾滋病病毒必须通过它进入免疫系统细胞.有一人或两个这种突变基因的人产生的CCr5较少.因此病毒进入他们细胞的机会较少。
走克健美特小组研究了被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很大的数百人。在他们中间,有414人受14感染。有两个以前知道的基因突变可使发展成艾激痛的时间大约推迟1年.但是这种新的突变使发展成艾滋痛的时间平均推迟2.8年。
走克健莫特小组不加选择地对于一般人中的供血者血样进行了筛选.他们发现32%的黑人、28%的亚洲人、18%的白人和10%的拉美人有这种新的突变。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CCr5是受体.相对于突变基因而育。它使突变基因抑制病毒。
B.CCr5是受体,相对于病毒而育.病毒必须通过它破坏人的免疫细胞。
C.CCr5是受体.相对于突变基因而育。CCr5少.不利于突变基因进入免疫细胞.
从而导致艾滋病发作.
D.CCr5是受体.相对于病毒而育,病毒能影响CCr5病毒越少,CCr5越少,发病

率越低。
能够作为“为什么有些人长期没有发病”的原因一项是 ( )

A.已经发现的三种基因突变和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使得发病的时间大大推迟。
B.已经发现的三种基因突变延缓了发病时间。
C.新发现的基因突变使得发病时间大大推迟.
D.新发现的基因突变.过程缓慢,因而延缓了发病时间.

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新突变基因之前.世界上已经发现了三种可能推迟艾滋病
发作的基因突变.
B.早先发现的基因突变可能使艾滋病的发作推迟大约一年.而新的基因突变可平
均推迟2.8年。
C.因为有一个或两个新突变基因的人能产生较少的CCr5所以艾滋病病毒进入
他们免疫细胞的机会较少.
D.麦克德英特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黑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发展成艾滋病的可能

性比其他人种要小。
下列最适宜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

A.新基因突变可能推迟艾滋病病毒发作
B.基因突变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
C.新基因突变可能推迟艾滋病发作
D.基因突变可能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lo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i有的关闭着,暂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
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链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后,再进一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长寿基因”.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句中“严格控制”一词的意思是

A.每个基因都必须有它们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
B.所有的基因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C.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受DnA的指挥。
D.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

按照“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人类终究会控制死亡和长寿的过程·要做到
这一点.其首要的一环是 ( )

A.确认“死亡激素”或“葆青激素”
B.找到“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
C.破解DnA链上的“死亡基因”或“长寿基因”的密码
D.弄清一些基因与人的死亡或长寿的关系

下列理解。不合乎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生命过程中,DnA起着关键的作用。
B.学者们关于长寿的假设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
C.人身上存在着“葆青激素”和“复壮激素”,这是人得以长寿的原因。
D.与DnA的修复有关的基因与长寿有关。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缺乏事实根据,只是科学家的一种幻想。
B.对于“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学者们的认识基本趋向一致。
C.要使人能长寿。可以采用基因治疗法和基因开启、关断法,修复老基因,开启与
长寿有关的基因.关闭“死亡基因”。
D.人类已经在死亡和长寿的问题上找到了合乎事实的理论根据,因此.人类长寿

的愿望是会实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对实验鼠的研究表明,一种已经查明与人体肿瘤有联系的突变基因可以致使免疫系统向人体器官发起攻击。
研究人员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称为pten的基因通过杀灭形成肿瘤的异常细胞来抑制肿瘤生长。但是,一旦正常的pten基因对中有一个丢失或出现缺损.单个基因突变就可以引发肿瘤或致使白细胞对肾脏等器官造成破坏。
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皮尔·保尔·潘多菲博士等人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潘多菲说.这项研究还表明,pten基因突变可以致使免疫系统向人体器官发起攻击,即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人体中有一些基因负责消灭有可能转变成肿瘤细胞的异常细胞,pten基因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基因的作用是使异常基因自我杀灭。对于多数基因对来说,必须在两个基因同时丢失或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才引发肿瘤生长。但是潘多菲说,对实验鼠的试验表明.pten基因对只要缺少其中的一个就足以引发肿瘤生长。
pten基因丢失还会引起白细胞即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的作用杀来侵入人体的细菌。但是潘多菲说.对实验鼠的研究表明.一旦pten基因发生突变.淋巴细胞就开始攻击人体器官。
第一段说到“一种已经查明与人体肿瘤有联系的突变基因”.这种基因突变的具体
内容在文中是指 ( )

A.人体中一些负责消灭有可能转变成肿瘤细胞的异常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
B.人体中能使异常基因自我杀灭的基因发生突变。
C.pten基因对中有一个丢失或出现缺损。
D.pten基因对中一个丢失。另一个出现缺损。

根据文意,对第一段中“致使免疫系统向人体器官发起攻击”一语所包含的内容的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引发肿瘤。
B.使白细胞增多而开始攻击人体器官。
C.引起白细胞增多而开始攻击人体器官。
D.引起淋巴细胞增多,从而更多地杀灭侵入人体的细菌。

下列陈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纽约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所发现的单个pten基因突变“就
可以引发肿瘤或致使白细胞对肾脏等器官造成破坏”这种现象,仅见于实验鼠。
因而只出现在老鼠身上。
B.潘多菲通过研究发现,人体中有一些基因负责消灭可能转变成肿瘤细胞的异常
细胞,一旦在这些基因对中有一个发生突变.就能引起肿瘤生长。
C.纽约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新颖之处在于:单个pten
基因突变足以引起肿瘤生长或致使淋巴细胞攻击人体器官。
D.纽约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对实验鼠试验表明,在能使异常基因自我杀灭

的基因中,只有pten这一种基因.其基因对若丢失或缺损了一个,就会引发肿
瘤生长。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句是 ( )

A.人体产生肿瘤的原因是正常的pten基因对中有一个丢失或出现缺损.
B.pten基因突变可以引发肿瘤。
C.单个基因突变足以引发肿瘤。
D.基因突变可以引发肿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小型化方面,科学家不仅造出了微生物那样大的精巧装置,而且还使这些装置能够运动。
新一期《科学》杂志说,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把一部微型马达与一个金属螺旋浆组装在一起.使螺旋浆能够以8转/秒的速度旋转。该大学生物工程教授蒙泰马尼奥说:“这是一台真正的纳米机器。”这台马达是从给细胞提供能量的分子中获得能量的,所以他认为科学家终将能够制造出比细茵还小的机器人。它们将能够修复细胞损伤,制造药物并且攻击癌细胞。他说:“这为制造在细胞中运转的机器打开了大门。它将使我们把设计好的装置与生命系统融合起来。”
同期的《科学》杂志还描述了另外一种微观运动:一块锡决在化学力的推动下,像变形虫一样在铜的表面四处游走,留下由铜的舍金组成的纤细轨迹。国家实验所的巴特尔特博士说;“锡块仿佛活了一样,在铜的表面到处找食吃。它会运动到光洁的区域,吃下表层的铜原子.同时吐出以合金形式存在的铜原子。在微观世界中这种没有生命的系统竟然能够模仿生命系统真是令人感到惊奇。”文后的评论说.实验中锡块的运动可看成一种新的纳米马达,这个马达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大致与汽车的效率相当。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工作把几年来的纳米技术研究的两个方向结合了起来。正如电子工程师把越来越小的晶体管刻到芯片上一样,纳米技术科学家也造出了越来越薄的雕刘品.其中包括杠杆、柱子、悬空的电线和宽度为loo个硅原子的一个吉他模型。但是,如果没有办法使它们运动,这些结构充其量只能算微型艺术品。
加线的句子,“这”指代的对象是 ( )

A.纳米马达 B.比细菌还小的机器人
C.纳米技术 D.在细胞中运转的机器

下列属于真正的纳米机器的一项是 ( )

A.微生物般大小的金属螺旋浆
B.《科学》杂志所描述的运动着的锡块
C.刻到芯片上的微小的晶体管
D.宽度为100个硅原子的一个吉他模型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使螺旋浆能以8转/秒的速度旋转的微型马达,它的能量是从细胞中获得的。
B.当锡块吃下表层的铜原子并吐出以合金形式存在的铜原子时.锡块就具有了生
命力。
C.锡块运动时直接产生的机械能的效率大致与汽车的效率相当。
D.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工作就是使微生物那样大的精巧装置能够运动起来。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今的纳米技术还只是一种实验技术,只具实验性,未具实用性。
B.制造纳米机器的目的是修复细胞损伤,制造药物并且攻击癌细胞。
C.电子工程师把越来越小的晶体管刻到芯片上的技术不是一种纳米技术。
D.纳米技术的运用能够在微观世界中使非生命系统模仿生命系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