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氮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
(1)雷雨天气中发生自然固氮后,氮元素转化为 而存在于土壤中.处于研究阶段的化学固氮新方法是N2在催化剂表面与水发生如下反应:
2N2(g)+6H2O(l)=4NH3(g)+3O2(g)△H K ①
已知:N2(g)+3H2(g)=2NH3(g)△H1=﹣92.4kJ•mol﹣1 K1 ②
2H2(g)+O2(g)=2H2O(l)△H2=﹣571.6kJ•mol﹣1 K2 ③
则△H= ;K= (用K1和 K2表示).
(2)在四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 N2、3mol H2O,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反应①3小时,实验数据见下表:
序号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t/℃ |
30 |
40 |
50 |
80 |
NH3生成量/(10﹣6mol) |
4.8 |
5.9 |
6.0 |
2.0 |
下列能说明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NH3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b.反应混合物中各组份的质量分数不变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N2的同时生成2molNH3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若第三组反应3h后已达平衡,第三组N2的转化率为 ;与前三组相比,第四组反应中NH3生成量最小的原因可能是 .
(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CaCO3)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浓度。为了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①加强呼吸作用;②加强光合作用;③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④加快植物蒸腾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每年高达15亿多元的损失。为有效地控制酸雨,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③④⑤ |
(2)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的结果,地面SO2的浓度降低了30%。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氢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里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O3O2+O Cl+O3―→ClO+O2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 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物
混合物红色沉淀D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析出1.44 g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__________。
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试回答: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