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注雾霾,分析说明。
材料一:近年来秋冬“雾锁连城”已然常态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四大“雾霾带”经常遭受雾霾困扰,每年雾霾导致25万人过早死亡。
材料二:2014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扣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材料三:英国“治霾高招”。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逐渐实现了全民天然气化,减少了蟆炭用量?到20世纪80年代,交通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首要来源,英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小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2003年伦敦更开征了“拥堵费”,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买路钱”,由此获取的收入则全部用于改善伦敦的公交系统。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的发布将会为改善材料一中的现状发挥什么作用?
(3)英国的“治霾高招”可以给我国的“治霾”工作提供哪些有益的借鉴?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学用链接 8分】
(1)一位外籍朋友邀你吃饭,结账时却要平分。
你的做法:
理由:
(2)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的铁井盖被人偷走了。
你的做法:
理由:
(3)经常看韩剧的同学说中国的电视剧和韩国的没法比,让你以后再不要看中国的电视剧,更不要看什么四大名著。
我会这样对同学说:

(4)八年级的小明同学发现,家里人除自己外,都有“选民证”,他很不解。
我会告诉小明:

2014年9月27日,为庆祝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当天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近12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同时举办的汉语教学公开课、汉语教材展、中华文化讲座、学生文艺表演等各类中国语言文化体验活动等共计3000余场,为各国民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盛宴。
(1)孔子学院风靡全球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材料二: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说:“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无高低优劣之分。”
(2)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有哪些启示?

埃博拉疫情是2014年国际社会极其关注的重大事件之一,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对外宣布援助举措,第一个向西非提供埃博拉疫情专项援助,第一个向疫区派出专家组和医疗队指导并直接参加一线救治,第一个用专机运送医疗防护物资,援助物资在第一时间运抵疫区并迅速分发使用,是累计向非洲提供援助批次最多和医疗物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1)中国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说明了什么?
(2)请从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响亮?

材料一:饶梅香今年51岁,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只会干些农活,一家的收入也仅靠丈夫拾荒和打零工维持。这样的环境,让很多人都觉得饶梅香根本不懂生活。
饶梅香却说:“能和这群孩子们在一起就足够了,这就是生活。”
她所说的“这群孩子”,并不是她的亲生孩子,而是一群孤残儿童。在18年里,饶梅香夫妇像父母一样收养了85名孤残儿童。“不懂生活”的两个人却给了一群孤残儿童,像家一样的生活,被当地誉为“最美妈妈”。
(1)饶梅香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年轻人,她身上的哪些精神激励着你?
材料二:2014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布实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为深化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指明方向。作为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对信用建设提出一系列任务。这将为规划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活力、防范风险起到重要作用,令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小明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小明陷入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不大;上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这么热吗?而且,社会的迅速发展,中专学历也许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小明感到十分苦恼。
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l)你认为,小明在作出选择之前应该注意些什么?
(2)在过去的经历中,你个人认为最困难的一次选择是什么?
(3)作为小明的同龄人,你如何看待和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