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5年1月II日,阿里“天天正能量”项目组传来消息,截至2014年底,河南共有61住正能量人物荣获“天天正能量”奖励,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人有:《君子还钱十五年不晚》的主人公陈武现,心怀感恩对植物人母亲尽心照顾、不离不弃的19岁女大学生底慧敏,破冰救人的八旬爷爷田发祥等。
材料二:今年两会期间,省委书记郭庚茂等一行与在京的河南务工创业人员面对面,谈工作、话家常。郭庚茂说:“河南人原来不被外地人认可,自己也不敢承认(自己是河南人)。现在可以说是,我们有底气说‘我是河南人’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们为什么有底气说“我是河南人”了?
(2)为传递河南正能量,让河南人更有底气,你有哪些打算?
四、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孝敬父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让“扶不扶”这个原本不需讨论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2014年的央视春晚的小品《扶不扶》结尾那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人深思。

“扶不扶”是一个风向标,一块试金石,检验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对此,同学甲说:“扶不扶”本就不是选择题,人倒了,必须得扶!同学乙说:不扶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深层原因。
请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注:若两个观点都回答的,按第一个答案给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有了汉字,中华民族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章,才有了汪洋恣肆、或奔放或内敛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有了汉字,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才有所寄托与依归,数千年的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然而,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汉字书写的水平却越来越退化,提笔忘字甚至错别字频现已是寻常事。2013年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飙超《中国好声音》,荣登微博话题榜榜首。很多似乎惯常的汉字让观众连连出错,那些佶屈聱牙的字词让人们骇然发现,自己似乎早已远离了传统。
(1)汉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简述中华文化的影响,结合材料阐明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已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然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1)概述材料一反映的信息。
(2)从国内形势分析“中国梦”的实现为什么任重而道远?写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的方向和道路。

为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盐都区教育局多举措强化综合治理,打造平安校园;学校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健全对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安全进行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1)上述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些方面的保护?
(2)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请就解决这些问题给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友情提醒:不同的部门,至少二个。4分)
(3)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4)生活中难免会有意外。当你遇到下图情境时,你的有效对策是什么?
(要求:至少说出二种有效对策,且不得雷同)

学习了《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后,八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把获得的信息通过柱状图(如下)反映出来。请仔细观察图表,回答问题。

(1)以上图表主要反映了某校初中生在情趣变化方面的“两多一少”,请回答“两多一少”的具体内容。
(2)生活中有很多高雅的情趣,除以上图表中提及的以外,请再写出四个。
(3)针对上述图表中的现象,请你给中学生一些合理化建议。(三点,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