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搭起一座“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水,形成“湖泊”;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用喷水壶往“小山”上洒水,模拟降水,观察盒子内水面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河流 | B.沙滩 |
C.沼泽 | D.岩石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
对图中高温区域进行有效监測,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遥感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数字地球 |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 B.冷锋 | C.准静止锋 | D.台风 |
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
“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过低
②“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
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 |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
C.森林覆盖率高 |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
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季风气候 | D.地中海气候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B.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 |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士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图为某日某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赤道 | B.20°N | C.20°S | D.23°26’N |
某地当日比图中甲地的夜长时间略短,却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该地应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图中四幅小图,能正确表示乙地24小时内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
A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