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正确义利观是中国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具体阐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正确义利观表明
①我国在开展外交活动时应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
②我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成员,应帮助各国解决内政问题
③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④在国际多极化格局下,各国国家利益具有一致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当每个人都可随意使用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市场能够
| A.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
| B.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
| C.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
| D.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 A.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
|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
|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
经济学家李嘉图说,如果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酿酒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同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对葡萄牙来说,输出酒交换毛呢是有利的。他的观点强调
| A.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
| B.任何贸易都是互利的 |
| C.通过国际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
| D.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全面放弃保护关税政策,是的结果
| A.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
| B.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
| C.维护英国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
|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斗争 |
“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的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
|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
|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
|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