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化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表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文化的发展与交流而生生不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系统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知识的重要著作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这种潮流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3)在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它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同时也迈出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此学府的名称是什么?
(5)但丁在《神曲》中明确表达了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和对人性的赞美,这体现了什么思潮?
(6)有位艺术家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7)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有效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或事件"进行了探究,请你来参与完成。
任务一
【知识梳理】
(1)根据表格中的类别,填写相关内容序号。
①孙中山 ②曹雪芹 ③十月革命 ④华盛顿 ⑤巴黎公社 ⑥美国南北战争 ⑦法国大革命 ⑧莎士比亚

政治家
文学家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任务二
【观点论证】
(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下面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请你结合史实,帮助他们解答。
(要求:问题1和问题2都要作答)
材料一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州移民之父,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达几十处。同样是美国,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场灾难。
问题1:哥伦布是美洲的发现者,还是殖民主义强盗?
材料二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革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短短的一百多天里颁发了两百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问题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环境不具备,还是维新派操之过急?
任务三 【认识升华】
(3)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材料一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二: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以上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材料四 1978-199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由152元增加到990元,平均纯收入133.6元增加到686.3元。
----摘自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
首钢人(首都钢铁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企业带来返老还童--1991年,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惠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
----摘编自1992年《人民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并分析其原因。
(4)推动上述四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
(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欧洲近代的科技发明同样熠熠生辉。

(1)依次写出图一和图二科技发明出现的朝代。
(2)分别写出图三和图四科技成果涉及的历史事件。
(3)观察图一和图三,两者在生产方式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主导地位。二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的西欧各国感到危机,认识到联合成一个整体的重要性,于是西欧人走向了联合。如今欧洲人早已组成了这样一个整体。
材料二: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的印尼时,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已有60多个国家及多个国际组织表示支持。
材料三: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筹建旨在加强各国经贸联系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截止2015年4月15日,有57个国家提出申请加入"亚投行"。这个经济组织以利益为纽带,促进国家间的友谊,推动亚洲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1)材料一中这个"整体"是今天的哪一组织?这一组织的前身是什么?使这个"整体"最终形成的条约是什么?这个"整体"所使用的统一货币是哪种?
(2)上述材料说明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3)说出我国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在1991年加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名称是什么?
(4)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国应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