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①一④是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从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①③②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④①③② |
④省西侧的海峡属于
| A.渤海 | B.黄海 | C.东海 | D.南海 |
与①省接壤的邻国有
| A.越南、缅甸、尼泊尔 | B.老挝、泰国、缅甸 |
| C.越南、缅甸、印度 | D.越南、老挝、缅甸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
|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
|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
|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
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被a、b岩层覆盖 |
|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
|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
| D.下陷侵入d、e岩层 |
下图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一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
| 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 | B.甲、乙两地温差大于5℃ |
| 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 | D.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 |
下表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的平均值,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M地7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 B.昼短夜长 |
| C.气温较高 | D.降水丰富 |
N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M地最可能位于()
| A.大陆东岸 | B.大陆西岸 |
| C.大陆内部 | D.青藏高原 |
该图中的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晨昏线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恰好重合,回答问题:若地球公转速度处于一年中逐渐减慢的阶段,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月21日15时20分 | B.3月21日8时40分 |
| C.9月23日15时20分 | D.9月23日8时40分 |
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洋流属于()
| A.北半球暖流 | B.北半球寒流 |
| C.南半球暖流 | D.南半球寒流 |
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促进同纬度间热量的交换 | B.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 |
| C.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 | D.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