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