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
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
A.分封制的确立 | B.郡县制的确立 |
C.宗法制的确立 | D.三省制的确立 |
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
B.实行察举制 |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
D.郡国并行制 |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
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
指
A.中央集权 | B.盐铁官营 |
C.“贱商令” | D.“海禁”政策 |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
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
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
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 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