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
下表为某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A.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
B.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
C.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 |
D.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其中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自然经济解体 | B.列强侵略 |
C.清朝政策的转变 | D.资产阶级革命 |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 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引发了群众性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 |
B.有效防止了白银外流,稳定了金融市场 |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
D.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