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
|
| 1912~1920年 |
13.4% |
| 1921~1926年 |
-4.5% |
| 1927~1936年 |
8.7% |
| 1937~1945年 |
-2.45% |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下表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主要地区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南昌起义 |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
| C.北伐战争 | D.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推动 |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
| C.壮大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 D.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 |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
|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解读准确的是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
|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 D.林则徐了解英国的政情 |
在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侵略方式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环境的状况 | B.中国政府的态度 |
| C.列强发展的水平 | D.国际格局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