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
A.不敢大胆追求物质享受 |
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 |
C.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
D.影响局限于文学艺术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