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 A |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 |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
| B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 C |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
|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
|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
|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