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张海鹏先生在《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中认为:“新政的某些措施已经触动了清朝统治 的根本,如在政治上宣布预备立宪,在中央设资政皖,在各省设咨议局,扩大了民众表达。单 纯的封建专制制度巳不存在,民主政治及有关法律有些在试行,有些在准备和确立之中,整 个政治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近代化演变迈进。”上述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前君主专制巳经不存在 |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 |
C.“新政”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 D.“新政”确立了民主政治 |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 “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 | 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
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 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
宋伯鲁在《时务目论》中(评价康梁变法)说:“夫以子孔、子产治一小国,改革仅一二 事,犹如此之难,几于不免,况以中国之大,而见不解者之万亿于我,乃欲一朝而空数千年 之积弊,虽圣人,吾知其不能矣。”上述材料表明宋伯鲁
A.主张变法应全面彻底 | B.批评康梁因循圣人之道 |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 D.认为变法无法革除积弊 |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 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 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 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 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