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图表提供的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 英国 | 俄国 | 法国 | 德国 | |
| 1880年 | 22.9 | 7.6 | 7.8 | 8.5 | 
| 1913年 | 13.6 | 8.2 | 6.1 | 14.8 | 
——根据《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编制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 英国 | 俄国 | 法国 | 德国 | 
| 1 | 1/2 | 1/3 | 1/11 | 
——根据《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A .由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 
|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 
|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