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
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
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 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
A.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
B.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
C.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野蛮屠杀的罪恶 |
D.印第安人阻碍了美洲的进步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从中获取巨额财富表2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下列经济表2: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58 |
1559 |
1595 |
1597 |
价格指数 |
100 |
167 |
270 |
370 |
400 |
515 |
685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