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这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材料一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明令全国各中小学,废止读经和拜孔之礼。
材料二“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新青年的标准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关于教育思想的异同。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不同于材料一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
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5.25 |
8.25 |
13.5 |
17.0 |
21.0 |
27.5 |
51.0 |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注:华亭即徐阶,明代内阁首辅)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徐光启为明代内阁大学士)
材料二: 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评述。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10分)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我们将迎来第二个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材料一 8月9日,日本民众在长崎市举行要求撤回安保法案、安倍下台的抗议游行。
--来源于新华网
材料二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世界4/5的人口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集会。美国倡议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宣言,并提出了宣言草案。1942年是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这一反法西斯《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同时也为战后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
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永不磨灭的历史坐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日本投降从而战争结束的日期及其后每年的纪念日。1945年9月3日清晨(当地时间),日本在停泊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由于时差关系,美国的“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2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定于9月3日。从国家层面设立这样的纪念日,一方面是强调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反思历史,尊重生命;另一方面,对于当下我们强调要维护二战秩序,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自好搜百科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时代主题”及中国设置“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有效解读历史信息,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