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观念社会化·社会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置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材料二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材料三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违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古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谋求国家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链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禁止娼妓;后宫妃嫔也设立职务。”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材料二下图是纪念中华民国明信片材料三红色根据地形势图
(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在庆祝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材料二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育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2)你认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为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完成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提供了哪些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经验?
(1)据材料二、三,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简要概括四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二:
材料三:
![]() |
材料四:
(1)材料二是林岗作的《井冈山会师》。结合材料一说出图中的“里程碑”意义。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什么联系?作为“里程碑”,它与材料二又有什么不同?
(3)结合中国当今历史发展,说出材料四中的“里程碑”意义。
(4)学习了近现代中国历史,请你续写一个你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名称,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 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 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 中国的光明在哪里 ? 中国人民在抗争 , 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 , 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 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 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 , 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主要贡献 是什么 ?(2分 )
(2) 材料二中说毛泽东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其创造的民主革命道路指什么 ?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 (5分 )
(3) 材料三中所说的 " 继承和发展 " 分别指什么 ? 在什么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5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