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
表 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
时间 |
人口 (百万) |
粮食总产出(千吨) |
种植面积(百万公倾) |
粮食单产 (千克/公倾) |
|
粮食 |
全部作物 |
||||
1400 |
72 |
20520 |
19.8 |
24.7 |
1038 |
1650 |
123 |
35055 |
32.0 |
40.0 |
1095 |
1750 |
260 |
74100 |
48.0 |
60.0 |
1544 |
1820 |
381 |
108585 |
59.0 |
73.7 |
1840 |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 |
B.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 |
D.首先是从城市而后是到农村进行体制改革 |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一位教师在评阅学生试卷时,发现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措施或政策”的问题中,他不会同意的一项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C.开展全国性的土地改革 | D.进行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