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 1895—1911年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

|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
| 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 |
| 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
| 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 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
|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

| 图画序号 |
反映的历史信息 |
(2)“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
材料二右图是近人代某国国家的结构及运作示意图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
|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 D.确立了"联俄"政策 |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 B.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 C.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
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 | 中央革命根据地 | 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 C. | 川陕革命根据地 | D. | 川陕甘革命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