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 |
材料 |
结论 |
| A |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 |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
| B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
| C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 D |
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 |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
|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
|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
|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
|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 B.“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
|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 D.“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