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
|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
|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
| 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政治协商制度 |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民主集中制度 |
关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出钱。”其中“广东人立言“的本质含义是
| A.广东人不甘于外来侵略,勇于反抗 |
| B.康梁孙等广东人的主张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
| C.广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人们思想开放,易接受新事物 |
| D.广东人挽救了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 |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 )材料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
| 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手工工场主和雇主 |
商人 |
|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③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