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 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有关材料作答。
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该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a~d4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O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如下表。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
(2)光照强度为0.4 klx时,表格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3)仅考虑温度和CO2含量的影响,在温度较高,CO2较少的密闭温室中,植物的光补偿点较。大田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要高,主要原因是
Ⅱ.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4)为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法分离。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

据新华社电,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申英秀日前向中国政府颁奖,以表彰中国在防控儿童乙肝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从1992年起,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05年起,政府为新生儿免费提供乙肝疫苗接种,超过8000万儿童免于乙肝感染。2012年5月,中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近期,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在湖南接种后出现三例死亡病例,引起了疫苗安全问题的讨论。国家食药监总局已暂停该公司两个批号的重组乙肝疫苗的使用。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欲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一组(对照/对比)实验,证明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实验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配制甲、乙两种动物细胞培养液,甲液含有同位素标记的,乙液含有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
②利用甲液、乙液分别培养动物肝脏细胞,获得甲组细胞和乙组细胞;
③向两份细胞悬浮液中
④培养一段时间后,用特定方法分离出两份子代病毒甲和乙,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2)在培养肝脏细胞时,通常培养液中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主要目的是为细胞提供。培养过程中要拧松培养瓶的盖子,目的是,以维持培养液的pH。
(3)生产乙肝疫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培养肝脏细胞,再培养乙肝病毒,再将提纯后的病毒灭活,即破坏病毒的,获得乙肝疫苗A。第二种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控制乙肝病毒某种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再利用提纯这种蛋白质,获得乙肝疫苗B。
(4)上述两种乙肝疫苗中,效果更好的是,原因是。婴儿接种该疫苗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类型有
(5)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应该属于。调查发现,湖南的三例死亡病例死前的不良反应症状(相同/不同),说明婴儿的死亡和接种疫苗没有直接关系。

若某生态系统中只具有三个营养级,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图,a1、b1、c、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和相应的能量数值。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分析,图中的A属于
(2)图中a1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a2表示初级消费者的作用,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代数式表示。
(3)图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填图中标号)。a3的大小最多相当于a1大小的%,导致C中的生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4)据图可知,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是按照太阳能 → 的形式转化的,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在碳循环中,碳元素是按照CO2的形式转化的,所以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
(5)据图可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不可分割的。

下图1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H、h表示)。图2表示H和h基因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 I 酶切后产生的大小不同片段(bp表示碱基对),由于不同长度的酶切产物电泳后形成不同的条带,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3 表示对图1系谱图中的五人进行基因诊断后得到的电泳带谱。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世代数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
(2)图2中的Bcl I 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并且破坏特定部位的
键。
(3)分析图2可知,H基因突变成h基因时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如果突变发生在基因的中部,会使得相应蛋白质的序列改变。
(4)综合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Ⅱ–3的基因型为,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种片段的概率是
(5)若Ⅱ–2与一患病男性婚配,请在右图中画出其儿子和女儿的基因诊断结果。

(6)若H基因突变成h基因后,结果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则基因模板链中发生的改变是

将某绿色蔬菜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蔬菜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向外界释放的CO2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
(1)有氧呼吸速率的观察指标除了表中所示的以外,还有干重的减少量或
(2)当温度从25℃增加到30℃时,该蔬菜光照下吸收CO2的量反而减少,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该蔬菜
(3)若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该蔬菜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在35℃时,该蔬菜
(能/不能)生长。
(4)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温度保持在恒定条件下,该蔬菜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此时,该蔬菜在白天制造的有机物量为mg(以CO2变化量表示),全天积累的有机物量为mg。
(5)分析表中数据,对于温室蔬菜种植业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