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辅,字文弼。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安南黎季犛弑其主,自称太上皇……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自凭祥进师,檄季犛二十罪。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晟军亦至,营于白鹤。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敕拜辅为将军。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夜四鼓,越重濠,云梯傅其城。都指挥蔡福先登,士蚁附而上,角鸣,万炬齐举,城下兵鼓噪继进,遂入城,贼大溃。尽焚缘江木栅。进克东都,辑吏民,抚降附,来归者日以万计。遣别将李彬、陈旭取西都,又分军破贼援兵。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并支二俸。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帝叹曰:“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事平,加禄三百石。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犛二十罪檄:发檄文。
B.芹站道:取道。
C.其伏兵走:击退,使……退。
D.于白鹤营:经营。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B.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C.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D.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辅治军整肃,善于带兵打仗。安南黎季犛以下犯上,杀了国王。张辅率兵讨伐,尽管黎季犛凭借地势险要兵员众多抵抗,却根本无法挽回败局。
B.张辅办事知礼,受到皇上称赞。成祖丧期满二十七日时,皇上戴素冠穿麻衣临朝,而群臣都已改为吉服,只有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穿戴与皇上一样。
C.张辅威名远扬,为人谨慎小心。他三次平定交趾,经历四朝天子,与帝室联姻,却不恃宠,与蹇义、夏原吉等同心辅政,为国家安定作出了贡献。
D.张辅刚毅威严,处事遵守尺度。高煦谋反,张辅与其断然划清界线。王振专权,文武大臣远远见到就行叩拜礼,只有张辅与他当面讨论礼节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
(2)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注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B.善梁丘氏说善:赞许
C.以厉其馀厉:通“励”,劝勉
D.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皆能传其业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则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矣
C.臣敢以死争 D.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④臣愿赐尚方斩马,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⑤小生乃欲相吏邪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B.朱云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他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讥刺五鹿充宗,故儒生都感到很高兴。
C.朱云因在公卿面前斥骂张禹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叩头流血”,皇上的怒气才消,终于赦免了朱云。
D.斥骂张禹的事情过去后朱云不再做官,他常闲居户田,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3)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为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封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终,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②,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句注:山名,即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②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宜夸矜见所长。(矜:夸耀、矜夸。)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匿:隐藏。)
C.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罢:免去、解除。)
D.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遗:给予、赠送。)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C.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D.奚有于妇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理由的一组是()
①未可以仁义说也②然恐陛下不能为③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④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⑤兵可无战以渐臣也⑥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识破了匈奴布设的假象,建议高帝伏奇兵以制敌,表现出他的真知灼见。
B.刘邦没有接受刘敬的建议招致失败,但很快意识到刘敬的分析透辟入里,所以斩前使以示自责,赐封刘敬以示其功。
C.冒顿不讲伦理,“杀父代立”,所以刘敬推演出,用“修文德以来远”的仁义道德可能不会使匈奴感化。
D.刘敬劝高帝与匈奴和亲,在当时是明智之策,而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嫡长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把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译文:
(2)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讽喻以礼节。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1,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3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4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1、劬(qù):劳苦。2、夏:亦作"榎",木名。3、欻(xū):忽然。4、劙(lí):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畜甘脆 诚 饵:给……吃
B. 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 兄故弱, 能多樵 恶:不
D. 汗交 不少休 颐:脸颊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遂家焉乃实告焉
B. 将何作何复尔
C. 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
D. 群扶以归欲劙颈以塞责耶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 ①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②③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 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 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 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尝治室于毁垣中治:修筑

B.

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私:独占

C.

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情况

D.

为留守者居半  居:超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 闻汝母来,可持归养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

B.

B 辞不许,归白母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

C 有司买物,多非土产 尔无忘乃父之志

D.

D 帝欲娶贵族 谁为大王此计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 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 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 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4.

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2)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殷不害传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梁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上书言之,多见纳用。梁武帝尝谓庾肩吾曰:“卿是文学之士,吏事非卿所长,何不使殷不害来邪?”其见知如此。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不害曰:“昔晋文公出奔,野人遗之块,卒反晋国,陛下此梦,事符是乎?”简文曰:“若天有征,冀斯言不妄。”梁元帝立,以不害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因将家属西上。江陵之陷也,不害先于别处督战,失母所在。于时甚寒,冰雪交下,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不害行哭道路,远近寻求,无所不至,遇见死人沟水中,即投身而下,扶捧阅视,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如是者七日,始得母尸。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行路无不为之流涕。即于江陵权殡,与王裒、庾信俱入长安,自是蔬食布衣,枯槁骨立,见者莫不哀之。
(选自《陈书·殷不害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居父忧过礼忧:(父亲的)丧事。
B.仕梁廷尉平仕:做官。
C.因将家属西上将:将要
D.号泣不辍声辍:停止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简文为景所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景兵士皆羌、胡杂种且相如素贱人
C.不害行哭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老弱冻死者填满沟堑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上书言之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
B.远近寻求,无所不至是吾剑之所从坠
C.士大夫以笃行称之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
D.不害先于别处督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不害)性至孝”的一组是()
①居父忧过礼 ②侍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 ③名法有轻重不便者,则书言之④侍卫者莫不惊恐辟易,唯不害与中庶子徐摛侍侧不动 ⑤举体冻湿,水浆不入口,号泣不辍声 ⑥不害凭尸而哭,每举音则气绝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不害之所以深得梁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他年轻又长于政事。
B.在简文帝被侯景囚禁时,殷不害得以和简文帝朝夕相处,侍奉简文帝更加恭敬。
C.简文帝梦见自己吞下了一块土,心里很不高兴,殷不害借用晋文公的经历解梦,除祛了简文帝的心病。
D.殷不害有孝行,老母死于战乱,他历尽艰辛,寻得母尸安葬,由于悲伤过度,日渐憔悴消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