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
|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
|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
|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
| 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
| 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
| 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 |
对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工业发展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
| C.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