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去王家村采访考察,记录了以下镜头:
镜头一:村主任说:“去年俺村发展了农家乐生态旅游,聘请技术员开发了冬暖式大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经济效益可观,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村容村貌实现了净化、绿化和亮化。”
镜头二:村务公开栏里公示着新当选的村委会和民主议事会成员名单。很多村民边看边说:“这些人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信得过的当家人!”
镜头三:文化大院的墙上张贴着“八荣八耻”宣传画,“好婆媳”上了光荣榜,网页上致富信息频频闪动,唱京剧的、拉二胡的、扭秧歌的热热闹闹……
镜头四:一个村民高兴地说:“如今,俺得到的实惠可多了:农业税免了,娃娃上学也不交学杂费了,看病花的钱也可以报销一部分了。”
看到这一派和谐景象,小组成员都思绪万千……。
(1)列举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要求回答两点,共4分)
(2)说出我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要求回答两点,共4分)。
(3)从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启示?
如果生命是树,那么生活态度是便是深扎于地下的根。乐观的态度能让你的生命之树郁郁葱葱。根越深站得越稳,狂风折不服你,大雪压不垮你,暴风骤雨后便是晴天。以下是“我”青春的美丽回忆。
那天我回到家后,爸虎着脸说:“你野到哪儿去?都快过10点半了,你说好9点之前一定回来,你这个人根本无法让人信任!”“噢,我刚跨进门,你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从此以后,我的事不要你管!”说完后,呯的一声我关上房门…
(1)请你对“我”的言行进行评价。
多年前,因家境贫寒,“我”中断了高二学业,辗转来到某大学当了厨师,同时开始自学;我以“年轻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为座右铭,确定了学习时间表:早上学1小时,午休学30分,晚上到12点;多年如一日,终于获得某大学的硕士学位,圆了大学梦。
(2)“我”是怎样追逐青春梦想的?
活动探究【推进“四城同创” 共建美丽天门】
2013年7月天门市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四城同创”。“四城同创”不仅提升着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更使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跃开。某校九⑴班的同学步入天门市的大街小巷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现邀你一起参与。
★活动一:在《天门日报》编辑部,“新论”版的编辑对同学们说“有笑脸的城市就是最幸福的城市。”
(1)请说说如何保持积极情绪,笑脸常在?
★活动二:在竟陵街道的每个社区,同学们都看到了“民情采集箱”。
(2)请回答:这些“民情采集箱”有利于市民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市民在行使这些政治权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三: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都是创建主体。建设美丽天门,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和义务,要靠每一位市民贡献智慧和力量。
(3)作为天门市的一员,我们应怎样做“建设美丽天门”的践行者?
【人人都行动 信仰就有力】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地震是灾区人民遭遇的一种挫折,导致这一挫折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挺住!”一个总理在几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打垮。“地震震毁了我们的家园,却震不垮我们的脊梁!”
(2)这里的“脊梁”指什么?挺直我们的脊梁有什么重要意义?
面临灾难,亿万网民通过微博等新闻媒体传递信息、提供建议、寻找失踪者、自发捐款,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让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给人无穷的源泉;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是如此的美好。
(3)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应怎样传递“正能量”?
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一词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美丽中国”,美在生活,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精神……
(1)[中国因富裕而美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聆听着这个温暖人心的量化指标,你的感悟有:
(2)[中国因生态而美丽]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让人耳目一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为我国治国理政确立的思路是:
(3)[中国因文化而美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在世界文学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因文化而美丽主要在于:
(4)[中国因精神而美丽]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学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现实意义是:
《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13年1月选出。1953年我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城乡按8:1的比例选举人大代表;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把城乡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变更为4:1;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决定城乡按1:1的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即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同票同权”。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1)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2)全国人大通过选举法修正案体现了全国人大怎样的性质和职权?
(3)凝聚半个多世纪心血的“同票同权”的历程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