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中国20多个省市区陆续启动新一轮县乡基层人大换届选举,这是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实践,城乡同比、结构优化、 选民见面等新举措,勾勒出这个东方大国民主进程的新气象。据统计,这次换届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涉及县级政权2000多个、乡级政权3万多个。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6亿多人。
材料二:全国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的广泛开展,激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关注,请跟随某中学初三年级的探究小组,走进他们的探究活动。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要求回答两点,共4分)
(2)【知识链接】探究小组成员设计了下面的图表,请你将①、②、③的内容及其地位(或性质)填入下表: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义乌卷)】新丝路、新起点、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为现有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经济外向度 65%以上。小商品可以通过海陆、铁路运往全世界。2011年义乌获批国家级“贸易特区”,浙江省政府将义乌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并积极推动义乌纳入“一代一路”战略规划之中。2014年11月18日,首趟“义新欧”货运班列从义乌出发,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新起点的确立。
(1)结合材料概括义乌成为“新丝绸之路起点”的优势条件。
义乌至马德里周船至少35天,走“义新欧线”只要18天,进出口商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义新欧线”为出口义乌小商品、进口欧洲红酒和中亚矿产等提供便利通道。2014年1—10月,义乌小商品出口中亚五国达4644万美元,同比增长3.7倍,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结合材料及上图分析开通“义新欧”班列对义乌的发展的作用。
(3)“义新欧”班列是一条合作之路、互惠之路、友谊支路。作为义乌小主人,请为这条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美丽家园。
材料一: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等“习式生态词汇”广为人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现在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1)上述材料表明,走可续发展之路,要求我们要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这种新的观念是什么?
(2)建设“绿水青山”、“天蓝水净”的美丽家园,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必须坚持 的基本国策。
材料二:低碳生活是近年人们生活方式中出现的热词。所谓低碳生活方式,是指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低碳生活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从小事做起。
(3)从低碳出行角度,我们应如何实践低碳生活方式?(答出两种即可)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自贡卷)】美好生活。
材料一:Y县张大爷家住农村,关于吃,他能说出很多顺口溜。小时候是“南瓜北瓜,天天吃它,无油少盐,稀稀呱呱。”现在,他常念叨:“70年代吃肚饱,80年代吃味道,90年代吃品质,今天我们不仅吃健康,而且要绿色。”
(1)材料一所描述农民的生活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二:“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享有美好生活。观察下边漫画。
(2)漫画“向中国式剩宴说不”,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引导人们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作用。珍惜劳动成果,就是 的具体表现。
(3)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在生活中对某些涉及个人或集体之间的重要利益的纠纷、涉嫌违法的纠纷,必须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时,法律具有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衡阳卷)】材料一: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湖南、浙江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目前全国已陆续有104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程度。
材料二: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2014年11月3日上午8点,北京市六区PM2. 5浓度为每立方米27微克接近一级优水平,网友形容当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材料三:2015年1月1日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正式实施。这部法律被专家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造成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
(4)请你为留住“APEC蓝”提建议。(请从政府和公民的任意一个角度来回答)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建设“两美嘉兴”,打造江南水乡典范,是嘉兴人民的新期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江南水乡典范”建设中,嘉兴市投入巨资,修缮烟雨楼古建筑群、陈阁老宅、莫氏庄园、绮园……彰显了美丽嘉兴的文化底蕴。
(1)材料一反映嘉兴市在“江南水乡典范”建设中是如何对待优秀民族文化的?
材料二:在“秀美乡村”建设中,青莲寺村某养猪专业户主动拆除猪舍,经济损失约200 万。此后,他创办家庭农场,帮助退出生猪养殖的农民增收。为该村成为“美丽乡村”做出了贡献,得到了村民广泛赞许。
(2)运用“塑造良好道德”的有关知识,说说该养猪专业户得到村民赞许的原因。
材料三:在“两美嘉兴”建设中,落后产能的淘汰,拆迁的合理补偿,大气污染的治理等问题需要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需要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强化民众的法制意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在“两美嘉兴”建设中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