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本应是猪肉销售淡季,肉价通常会下降,但今年却一反常态,多地猪肉价格强劲反弹,创下两年内新高。据调查,近两年,由于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猪农户基本上无利可图,养猪农户大大减少;由于生物能源的发展,玉米等一些粮食价格一路看涨,猪饲料的价格也就跟着上涨。专家认为,此次猪肉价格上涨是价格连续下跌后的理性回归,由于价格上涨,养殖户在利益的驱使下会扩大生产规模,肉价不可能出现过度上涨,这正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调节的结果。
依据材料,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经济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依据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简要分析如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指导实现“中国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搜索快速、方便交流和传播广泛等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也改变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Z省公安厅发布消息称,该省在近期专项整顿行动中,发现违法信息212万多条,其中网络谣言、虚假和低俗信息占据很大比例。
请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们应该怎样看侍网络信息。(10分)
材料题:2013年10月28日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
镜头一:袁隆平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镜头二:谈到民众对转基因话题的争议,袁隆平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赞成转基因的,是用小白鼠做的实验,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他们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为了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
(1)镜头一中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2)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镜头二中袁隆平的观点的正确性。
材料一:2014年8月2日,无锡苹果直营店(Apple store)——恒隆广场店正式营业。全国各地的“果粉”慕名前来捧场 。“果粉”,指苹果公司数码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在中国就有着成千上万的“果粉”。2013年9月20日,苹果新产品iPhone5C和5S手机在国内发售。虽是价格高达五千多元的奢侈品,但北京、上海等地均出现“果粉”彻夜排长队购机现象,其中不乏一些透支消费的“果粉”。
材料二:苹果公司经营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策略。而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它的产品设计。iPhone、iPad等颠覆了传统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方式,使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目前中国市场最新款的iPhone6手机售价高达5000多元,苹果凭产品研发设计优势所赚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以上,只有20-30%的利润分给众多环节的合作伙伴,但其中只有约6.50美元的价值来自中国处于苹果产业的组装链条,中国工人分得的iPhone总价值只有1.8%,不足10美元。没有自己的品牌,替别人代工或跟风山寨永远成不了制造强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果粉”们疯狂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苹果公司的经营成功对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一:某省近三年的GDP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
GDP(亿元) |
城镇人均(元) |
农村人均(元) |
2010 |
9 160 |
15 505.42 |
5 467.08 |
2011 |
10 863 |
17 961.45 |
6 196.07 |
2012 |
11 950 |
19 577 |
6 680 |
材料二: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并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某省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14分)
(3)结合材料三,简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