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 .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 3%: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就.标志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2009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作用。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的预测,总体上实现小康后,我国居民的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消费周期,其主要特点是:①生存型消费正在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过渡。②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主要是住房、小汽车、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农村消费的热点是住房、家电普及。
(1)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加以分析说明。
(2)如果你是一家企业,如何应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变化?
材料一:2013年,国家有关铁路市场开放的政策接踵而至。3月份,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将划归交通运输部;8月上旬,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9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了尽快在铁路等七个领域向民资推出一批项目。这些政策,表明了国家已经要打开铁路市场的“大铁门”。
材料二:铁路市场的开放并不主要是希望民营企业来修铁路、经营铁路,而是希望能够吸纳到民间资本,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修建铁路。铁路改革的目的是政企分开,一方面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是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其最终指向是减少权力的肆意干预,让市场最大限度地决定铁路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1)我国的铁路建设为什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2)铁路市场开放后是否还需要政府的调控?为什么?
2015年1月1日,主题为“涅槃:适应新常态,凝聚新共识”的第三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在福州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中国经济CDP增速进入下行通道,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增长转型。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根据材料,从“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角度,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15年“双11”全天的交易数据: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超过9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然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1497件。网络购物遭投诉,虽不能全部定义为网络诈骗,但肯定是网络购物存在欺骗的成分。如所谓的降价是先提价再降价、如所买的物品与照片上的物品相差甚大、如退货遭遇困难、如遭遇虚假购物网站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国家规范网购市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黑龙江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要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要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黑龙江省在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中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电网改造等政策。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会议强调指出,财政教育经费的安排使用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要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国家财政在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