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
1952 年 |
1956 年 |
195?年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304.0 |
工农业产值 |
3.27.2 |
1286.5 |
1387.9 |
*注:1952年工业比1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材料三
|
1978 年 |
2000 年 |
城市数量 |
193个 |
563个 |
小城镇 |
2173 f |
20312个 |
市镇总人口 |
1. ?亿 |
4. 56 亿 |
城市化水平 |
17. 9% |
36. 1% |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1世纪以来,该现象进入高速发展 阶段,为此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以近代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一步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这种量变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都作了不懈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史实。
(2)举例说明秦、隋、元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开创性政治举措。
(3)分析元明清三朝历经六百多年统一局面的历史必然原因。这时期出现哪些威胁这种局面的问题?各举一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赦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后来的统治者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如何评价?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谁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秦朝却“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古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而促(短促)。
——柳宗元《封建论》中引述的观点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综合所学知识,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二、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灭亡有无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