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历史图片
材料二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请回答:
(1)材料二图一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江南农民创造的。它最先出现于哪一朝代?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指的哪两位著名帝王?他们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这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1)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三点暴政。
(2)材料四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3)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请回答:
(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
(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 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
象?
如图,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当时东起中国的A___________ ,
西至西亚和B_____。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2)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