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材料二: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3)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湖北,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成为2012年湖北省“两会”最突出的特点。发展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犹如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情系民生,发扬民主,所提议案和提案的三分之二是民生问题,如物价、住房、医疗和教育等。“两会”外,各地群众密切关注两会,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反映自己的意见。
材料二湖北省委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底蕴等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文明素质提升,人文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各级政府为了更好的落实“文化强省”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材料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根据省文明委工作安排,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少工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喜迎党的十八大,争做美德好少年”——湖北省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此项活动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总要求,以弘扬雷锋精神“喜迎党的十八大,争做好美德少年”为活动主题,推选、表彰、宣传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让全省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在广大未成年人中进一步推动形成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的良好风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省委为什么要提出“文化强省”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城市中的一员,你将如何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我省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争做美德好少年”——湖北省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道理。
2012年7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辽宁、陕西等地,深入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农贸市场,到保障房建设工地、就业服务中心和居民社区,到访农户,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就经济运行有关问题进行调研,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
物价、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民生问题,是温家宝此行考察的重点内容。温家宝指出,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正在抓好农产品生产,特别是食品供应,促进供求平衡;加强价格监管,稳定通胀预期。同时,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抓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把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好。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些职能?除此之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
(2)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坚持这一原则。
2013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1)运用必修二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依据。
(2)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政府应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面对自2010年7月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的形势,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1月12日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16项措施是: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化肥生产供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运机制;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的上述16项调控措施是要实现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
国务院的上述调控措施体现了国家运用哪些手段调控经济?举例说明这些手段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
教育事业 |
卫生事业 |
社会保险 |
社会福利 |
中国 |
4.6% |
3.7% |
6.5% |
2.4% |
发达国家 |
14.2% |
11.3% |
10.1% |
6% |
材料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
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国家应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分配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