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
TBT的类似物三甲基锡可以抑制三磷酸腺苷(促进ATP的水解)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内受此影响的场所是( )
A.所有发生放能反应的部位 |
B.仅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
C.仅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及细胞质基质 |
D.所有发生吸能反应的部位 |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在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
B.在B点时,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
C.如果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
D.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
B.曲线Ⅰ作为对照实验 |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
下图曲线1为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最可能的曲线分别是( )
A.4 2 | B.3 2 | C.2 4 | D.3 4 |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时,一部分麦芽糖酶没有参与催化 |
B.如果温度下降5 ℃,b点将下移 |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
D.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的限制因素是酶数量和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