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 |
| B.图甲中BC段始终有染色单体的存在 |
|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BC段 |
|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
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 )。
| A.复杂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近 |
| B.物种多的生态系统中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
| C.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
| 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 |
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
|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 |
|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
|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
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
| B.松毛虫是专一性的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
|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
|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
|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
|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
|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
|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
|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