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更加勤劳 |
B.耕牛、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A.增加财税 | B.多安置官吏 |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