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都有权向皇帝推选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四 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度到清朝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4)从古代的用人制度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 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这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还保持着他们传统的威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五代乱离,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宋太祖太宗只好扩大进士科名额……,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士大夫不能不为皇帝所用,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
——摘编自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
士绅、宗族所支配下的乡村社会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城市,疏离、独立于国家权力,……乡村社会一般不会随着国家的瓦解而瓦解,反而会担负起文化储存器的功能,保护了一批社会精英,使社会政治秩序得以重建,中华文明得以积累传承。
——摘自张星久《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材料二从12世纪末到15世纪,是英国贵族“白日中天”的兴盛时代。他们在与王权的政治和军事对抗中,实力与王权渐趋接近。于是,明确规定贵族与君主封建关系的《大宪章》被认真制定并被屡次颁布,独具英伦特色的议会两院产生了……他们从此成为英国世俗贵族和议会上院的主体力量。……不列颠的贵族群体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推波助澜,在政治改革运动中把握并遏制着社会进步的脉搏,在经济领域扬眉吐气,在军事、外交等领域高视阔步。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世袭贵族终于到了穷途末路。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至19世纪中期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士绅和英国贵族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丹尼尔•史密斯《战火中的世界:全球20年局部战争统计与评析》
(1)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后冷战时代”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评述这些局部战争所产生的影响。(4分)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列是一则关于奥地利公主、法国末代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86年)财政大臣公布的财政报告中显示出的路易十六即位以来的十二年内,欠债高达十亿五千万里弗尔。人们都知道国王是个厚道人,生活并不奢侈,那么就只能是王后了。她生活奢靡,又喜欢一亿一亿地给她娘家钱让他们去打仗。王后的奢靡和自私使国家财政出现巨大的赤字,而财政赤字的结果则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越来越贵、赋税越来越高。宣扬革命的小册子适时地开始出现,人们对王室越来越不满,波旁王朝的宝座基础开始动摇了。
——摘自萧武《法国末代王后安托瓦内特的一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的原因。(6分)
(2)你如何看待材料对法国革命原因的分析?(4分)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执政前期。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私有制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土地的私人继承权,二是自由买卖,三是占有地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及目的。(6分)
(2)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均田制下露田和桑田的土地性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