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关乎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也应及时修订,以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新增内容与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版守则为什么既保留仍具时代价值的内容,又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意义。
(3)日常生活中时常面临着道德的两难抉择,请结合你的中学生活实践和体验,就如何践行中学生守则提两条建议。(每条不能超过15字)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作为新媒体,政治博客的问世开启了新型的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绿色通道”,成为监督政治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非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某些政治博客群体,显得盲从、冲动和极端化,扩散“不信任政治”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误导了社会大众。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公民运用政治博客实行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2)公民如何运用政治博客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

材料一

注: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逐步蔓延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的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材料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将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角度说明如何培育“四有”公民?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以“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为副主题,创造了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志愿者人数最多,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世界最大单体面积最大太阳能屋面等多项世界纪录,在园区设计上,大量保留旧建筑的同时营建了新颖美观的新场馆,各国场馆特色鲜明又和谐统一,力求为世人打造一场空前的文化盛会。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
(1)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办好世博会给上海市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市是如何“打造一场空前的文化盛会”的。

材料一:2009年10月16日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支出数据显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保增长的同时,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7284.6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从今年1—9月份的财政支出情况来看,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是大幅度增加的。从中央安排的1.18万亿政府公共投资来看,其中相当大比例就是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方面的投入。
材料二:某市政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方针政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这“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学”“助行”“助困”“助安”这“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且在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自觉接受人们群众的监督。
(1)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说我国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由?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因此可以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运用有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