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镜观察。
(2)①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②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③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气体”排放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达成,全球废气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气体”主要是指,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
(2)下图1为生态系统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过程⑤表示_________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关系,E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____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原理,使废物资源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2010年广东冬天显得特别冷,部分地区温度创35年最低。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在低温情况下,人体调节方式为调节,能够作用全身组织细胞增加产热的激素是
(2)在寒冷天气里,中老年人容易患冷凝集素综合征,该疾病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机体产生抗体IgM作用于自身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凝集。在免疫学上此种疾病属于病。
(3)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结果如下。


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
②实验过程需除去原有突触小泡,其目的是
③c、d处数据说明了
④如果实验人员在f处注入Ach,d处给予刺激,c、e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测量不到电位变化的是处。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1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2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1)由图1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著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最近科学家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到一个耐热性基因“TR1”,该基因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下图(一)所示(对照实验在30℃进行),图(二)为植物A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温度超过℃后,植物B的呼吸作用会受抑制;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导入了TR1基因的是
(2)基因表达载体通常由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等四部分组成。在构建过程中,所需工具酶是
(3)图(二)中C、D(均为细胞器)增加膜面积的方式有何不同:
(4)图(二)中的物质A是,物质A在C内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的物质是
(5)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原因是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然后改变植酸酶的,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梅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可通过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人们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转化的实质是
(4)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三种:通过获取、通过获取和人工直接合成法;“分子运输车”至少应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和具有标记基因。
(5)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不仅包括,还包括、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